不做盲从的思维懒汉

作品:《你越强大,世界越公平

    ※不做盲从的思维懒汉
    盲从是一种很普遍的社会现象。盲从的人误以为:“看我多机灵,不落后于他人,别人刚这么做,我也这么做了。”盲从的人失去了原则,往往给自己带来损失或伤害。而要想在生活中、事业上有所成就,就必须摆脱盲从众人的不良习惯,善于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,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。
    跟风、随大流是人类的“通病”和习惯,是思维懒汉的“专利”,是我们内心中难以觉察到的消极幽灵。许多人总认为多数人这样做了就一定有道理,自己何必多加考虑,随大流就是了。甚至,有时从众的习惯明显存在严重缺陷,可人们仍不愿批评它,依然盲目跟随,从而导致无谓的悲哀和失败。盲从是一种被动的寻求平衡的适应,是在虚荣之风裹挟下的随大流。它源于从众,出于无奈,又有不得已而为之的意味。
    每年高考报志愿时,大家都会看到这样的场面:莘莘学子拿着报考志愿表,在选择填报哪个学校与专业时却表现得束手无策。大家纷纷想寻找“热门”专业,同时对自己能否考上也心存怀疑,所以难免会发出询问:“老师,他们都填报了计算机系,你看我是不是这块料?”
    在犹豫和怀疑之后,许多优秀学生最终都选择了大家趋之若鹜的“热门专业”。然而,到大学临近毕业时,他们才发现这些“热门行业”其实并不好就业。
    这种现象,是在职业选择上的典型的从众心理。此类错误普遍存在,说明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社会需求的一条客观规律:物以稀为贵。
    一旦千军万马都去挤一座独木桥,那么就会使桥坍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。相反,如果你能独具慧眼,另辟蹊径,见人之所未见,则往往更能适合社会的需要,也就更容易在社会上生存并取得成功。
    生活中,很多人都有跟风、从众的心理特点和行为取向。
    有个人一心一意想升官发财,可是从年轻熬到白发斑斑,却还只是个小公务员。这个人为此极不快乐,每次想起来就掉泪,有一天竟然号啕大哭起来。
    一位新同事刚来办公室工作,觉得很奇怪,便问他因为什么难过。他说:“我怎么不难过?年轻的时候,我的上司爱好文学,我便学着作诗、写文章,想不到刚觉得有点小成绩了,却又换了一位爱好科学的上司。我赶紧又改学数学、研究物理,不料上司嫌我学历太低,不够老成,还是不重用我。后来换了现在这位上司,我自认文武兼备,人也老成了,谁知上司喜欢青年才俊。我……我眼看年龄渐高,就要被迫退休了,却还一事无成,怎么不难过?”
    可见,没有自我的生活是苦不堪言的,没有自我的人生是索然无味的,丧失自我是悲哀的。要想拥有美好的生活,自己必须自强自立,拥有良好的生存能力。没有生存能力又缺乏自信的人,肯定没有自我。一个人若失去自我,只是一味盲从,就会丧失做人的尊严,自然也就与成功无缘了。
    前些年的流行事物中最令人惊讶的是人们对于山地自行车的青睐。该车型适宜爬山坡和崎岖不平的路面,对于平坦的都市马路毫无用处。山地车骨架异常坚实沉重,车把僵硬别扭,转向笨拙迟缓,根本无法对都市复杂的交通做出灵巧的应变。一天折腾下来,腰酸背痛,加上尖锐刺耳的刹车声,真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东西。放着好端端的轻便车不骑,却要弄上一辆如此蠢拙之物,好像一个人丢下良马,偏要骑笨牛一样。时髦先生们头戴耳机,腰挎“随身听”,脚踩山地车,一身牛仔服,表面上自我感觉良好得一塌糊涂,然而,这份潇洒的背后,却有许多无奈。
    若把时髦比喻成一座令人心摇旌荡的山峰,山地车的功能便昭然若揭了。追赶时尚,大约就像骑那山地车一样,即便累个半死,也是心甘情愿。究其根源:“为什么这样?”必答曰:“别人都这样!”
    盲从的人误以为:“看我多机灵,不落后于他人,别人刚这么做,我就也这么做了。”盲从的人失去了原则,往往给自己带来损失或伤害。而要想在生活中、事业上有所成就,就必须摆脱盲从众人的不良习惯,善于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,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。